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各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将生态振兴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融合,实现“绿水青山”的最大效益。
新春时节,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近年来,竹泉村立足自身独特的竹林、泉水、古村落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可达150万人次。
昔日落后的沂蒙小山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
同样端上“生态碗”、吃起“旅游饭”的还有广西南宁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
锦江村四周青山环抱、绿水萦回,村内干净整洁,村居错落有致。近几年,锦江村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环村道路已经全部实现硬化绿化,村容村貌也实现了美化、净化、亮化。当地乘势引进文旅企业,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园区,老百姓的农副产品出了家门,就有了销路。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被称为“中国碳票第一村”。
当地以“碳”谋绿色发展,开发林业碳票项目21个,覆盖7个乡镇、21个村。通过做好“林”文章,将乐实现山川增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林业富民之路。
推窗见绿,让绿水青山看得见,让乡愁留得住。各地积极探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绿富美”的和谐景象在广袤乡村不断涌现。
记者:赵小羽 覃广华 黄凯莹 陈露缘 林凯
报道员:杜昱葆 王彦冰 尹君
编辑:王燕
部分素材来源:将乐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