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信托业务新分类”话题的热议,未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成为行业思考的话题。
融资类信托、投资类信托与事务管理类信托是过去行业根据功能对信托业务划分的标准,其中融资类信托与事务管理信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信托业务主导地位。2017年末,融资类信托与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分别为4.43万亿元与15.65万亿元。随着资管新规出台以及监管的持续引导,在过去几年这两个领域的业务规模持续下降。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融资类信托规模降至3.58万亿元,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降至8.47万亿元。
在新的信托业务分类中,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与公益/慈善信托成了新的分类标准。其中,资产管理信托主要涉及以私募形式进行资金募集,形成包括固定收益类的信托计划,权益类的信托计划,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的信托计划以及包括混合类的信托计划。资产服务信托主要突出“受托服务”这个关键词,包括行政管理的受托服务,资产证券化的受托服务,风险处置的受托服务信托,财富管理的受托服务信托等。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对记者表示,此次信托分类改革与持续推进“两压一降”工作相契合,不仅有利于防范信托相关业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而且有利于完善信托业务体系,为信托公司转型指明方向。
有分析指出,此次分类改革主要是促进信托业回归主业,不断降低通道类业务、融资类业务规模,提升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同时推进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运用信托资产独立运营独立托管的特点。
但新的业务分类对行业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
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帅国让对记者表示,面对新的业务分类,信托公司在组织架构调整、人才团队及投研体系建设等方面可能会面临一定挑战。信托分类改革方向总体来看和资管新规的思路一致,未来信托公司基本告别传统业务。资产实力雄厚的大型机构在整体规划下不愁业务资源,但小型机构未来可能需要精耕赛道才能生存。
“未来资产管理信托全面转向投资化,投研能力决定信托公司投资业绩、促进投资化转型的基础性专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信托公司要持续推进投研一体化、不断提升投研能力。”某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中诚信托近日发布研报也指出,信托业务新分类弱化了信托公司的融资功能,指明了信托业务全面投资化、服务化的转型导向。未来,信托公司的展业方向将着力于投资类业务和服务类业务,这也对信托公司的风控能力、投研能力、运营能力和协同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记者 樊融杰)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