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推“文化自贡”盐都商人沙龙活动
宽仁忠厚
古道热肠之自贡商会会长王和甫
自贡商会成立之初,汇聚了各种出身、各种经历、各种性格的盐商,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处世原则和行事作风。脾性甚好、待人宽厚、大智若愚、古道热肠的自贡商会会长王和甫,在盐场诸多纷争和矛盾中,他是一个和事佬、调停者、排解者。
清光绪28年(1902年)李星桥组织宝通长盐号,却仅修房屋想“空手套白狼”,下帖宴请盐场富商,提出借盐若干傤。为平息事端,王和甫只得借了八傤盐给李,让李赚了大钱。
1917年,滇军洗劫三多寨,强行罚寨引盐一百傤,王和甫在寨内只有空房,但为了替寨上盐商解难,他出盐八傤,等于助饷银两万元。滇军军长赵又新向商会索要20万大洋,并扬言如不给钱,就把自贡整个“稀巴烂”。商会无此巨款,王和甫竟变卖自家田产垫付,声称有多少卖多少,族人无不潸然泪下。
王和甫病逝后,四川军阀刘湘为他这种古道热肠、舍己助人的品格和精神动容,并亲自下令,特派兵士护送其灵柩回自流井安葬。江津、永川、荣县、隆昌、内江等地各界人士,沿途路祭,极尽哀荣。当王和甫的灵柩抵达自贡境内时,自贡的盐帮、票号、井灶、商会、同业公会组织,远至凉高山迎灵,所经路道祭桌排列、挽联飘拂、香烟缭绕、鞭炮齐鸣。其中一副挽联这样写道:“忠厚扫商诈弃豪门劣习·清白立人伦存世道芳心”,高度概括了王和甫古道热肠的一生和宽仁忠厚的品格。
抗战献金
个人献金最高之“王三畏堂”王德谦
“盐泽天下,德润家邦”、“聚而能散,富而能仁”,自贡盐商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战期间得到了最好的呈现。
1943年到1944年,日军最后猖獗,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节约献金”运动。此时执掌“王三畏堂”这一盐业家族财团的王德谦听说为抗战奔走呼号、宵衣旰食的冯玉祥将军来自贡二次发动献金,感怀之至,在他的深宅大安寨上用豆花饭和回锅肉款待冯玉祥将军。“家难大不过国难,国事如斯,安忍自利,出钱出力,一本良心。”王德谦献金1500万元,是全国个人献金的最高记录,由此诞生冯玉祥将军与王德谦先生的高洁情谊。日本侵略者断绝两广湖广等省供盐,妄图炸毁中国抗战战略“后备仓”自流井盐场,王德谦猛虎出山,发挥了川盐支前的“标杆”作用,和其他自贡盐商一道,毁家纾难,尽瘁“盐业发展为支前”之力十年之久。
王德谦在“抗战献金”运动中彰显出自贡盐商的凛然大义,让世人看到了自贡盐商浓烈的爱国情怀。在抗战背景下,自贡盐商同身后的自贡商会一起,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深明大义,在挽救民族存亡、协助增产赶运,积极防空救援、维护盐场市政,发动抗日宣传、服务抗战大局,踊跃捐资献金、共创全国之最等方面,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高亢乐章。
致富思源
勇担责任之远达集团董事长张远平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发展东风吹到自贡。
四川远达集团正是创建于这样一个谋改革、促开放的特殊年代。1994年成立的她,是自贡市首家民营企业集团,在自贡民企中异常耀眼。作为该集团领军人、自贡市工商联副主席、自贡市总商会常务副会长的张远平,从1984年开始,经历了10年打工艰辛。奉行“先做人,后做事”,信奉“吃非常之苦,成非常之事”,在元谋县矿山中“屡败屡战,绝不言输”、“给每个矿工买保险,按月发放工资,待人厚道”的他,以自己的努力掘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逐渐成长为自贡商界中的巨擘。
张远平致富思源、勇担责任,从1996年至今,每逢他生日那天,总会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毛毯、毛巾、糖果、保暖内衣等,到自贡市富顺县琵琶镇的敬老院,为生活在那里的老人送上礼物和慰问金,同时还捎上一句祝福。他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庆祝自己的生日,感恩自己的父老乡亲。19年来从不曾间断。
企业的发展以利益为先,但张远平却把自己“先做人、后做事”的为人风格和“责任于心、感念于行”的行事准则根植到了企业之中。在张远平的带领下,21年风雨历程,远达已是一个集房地产开发、食品生产、投融资业务、农业科技、物业管理、文化娱乐于一体,拥有14家参股、控股及全资子公司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该集团在壮大发展的同时,勇担社会责任,累计安置下岗待业人员7000人次,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达9150万元,为改变家乡面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实干创新
继往开来之华壹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红
时间转到21世纪。在自贡成长起来了这样一群年轻人,“蜗居”、“裸婚”都不太可能和他们扯上关系,他们有着显赫的家世,将继承父辈商界精英的家业。他们是自贡新新一代商人的代表,是标准的“富二代”,但他们中的多数人其实应该被称为“创二代”,他们继承了家族企业,但同时也继承了上一辈不畏艰苦、干一番事业的壮志和雄心,更可喜的是,他们还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实干创新精神。
周红正是他们中的一员,其父亲是自贡最早的民营企业家之一,29岁的他现任自贡市华壹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自贡市工商联青年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优越的家境没有成为“骄奢淫逸”的温床,“好的家境只是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让我们能在高的起点上做出更好的成就。”在周红看来,父亲的财富是父亲的,而自己则要加倍努力,创造自己的财富,实现自身的价值。
2007年,周红在宜宾收购了一个价值10亿的不良债权包,这些债权涉及一共146家公司。当时的工作,周红形容为抽丝剥茧般艰难,146个公司的经营情况、资产状况都要展开基础性调查。“好在熬过来,半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到现在还在盈利。”
现在,周红的公司整合了6家企业,把较大的资金投入到了文化旅游产业上面,还在重庆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准备进军新型材料产业,涉足老一辈人未涉足的领域。在商会层面,周红正在谋划组建区县青年企业家协会,他希望这些区县协会能成为培育青年企业家的摇篮,把自贡的广大有志青年聚合起来,一起打拼、创业。
周红认为,他们年轻一代要在上一辈人的基础上敢闯敢为、创新创业,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政府层面的发展规划、政策导向等结合起来,跟中国梦接轨,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面前,要能挑大梁,能独当一面。
现在青年商会会员中,已经有三家企业在新三板排队,准备上市。自贡青年商会也从成立之初的30余名会员,发展到了现在的超过80人,商会会员管理经营的资产也从最初的几亿元增长到了上百亿元,他们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成长。“自贡商会已经走过了百年辉煌,下一个百年如何创造,正是我们在思考并且要努力去实现的事情。”周红说。
专家点评著名盐史专家、学者宋良曦点评:
开拓敢为天下先奉献不甘国人后的自贡盐商
自贡盐商以开拓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首创了精湛的井盐生产技术,首创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制经营,首创了中国最早的“BOT”招商引资模式,首创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中国近代企业管理机构—“大关”,他们还首创了世界最早的盐井地质录井记录——岩口簿。可以说,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凿井、测井、卤水、花盐巴盐煎制技术和井盐业股份制经营及管理模式等,无不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自贡盐商不仅具有开拓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还具有奉献不甘国人后的精神。自贡盐商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盐泽天下,德润家邦”,每当国家有难,民族有危,百姓有灾,乡里有求的时候,他们都会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站出来,或毁家抒难,或慷慨解囊;或济赈救灾,或投身公益。“聚而能散,富而能仁”,自贡盐商以他们自己的心力和财力,践行了这一群体的核心价值观。
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在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危亡之秋,1944年6月,冯玉祥第二次到自贡发动爱国献金运动,自贡全市献金达1.2亿元,其总数和人均献金均为全国之冠,1942年,自贡盐工们响应《新华日报》的“献机运动”倡议,捐款购买了“盐工号”和“盐船号”两架飞机,自贡盐商和全市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自贡商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商会的引领下,驭乘改革长风,勇立开放潮头,为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五个自贡”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以张远平、傅刚义、黎仁超、罗丽华、冯培祥、吴友华、吴雄飞、宋元刚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盐都商人,以施洋、周红、钟海晖、冯池、焦舟宇、曾民帆、黄驰、黄元等为代表的新新一代盐都商人,继承、弘扬了先辈盐商“爱国、敬业、创新、诚信、守法、开拓、奉献”的精神,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新的华章!
我们可以看到300年来,自贡盐商确实是一个推动盐业经济演进,推动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族群。他们的首创精神和奉献精神,理应载诸史乘!他们是盐都历史上的一代风流人物,历史和人民都会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